2023年9月27日上午8点,尼山世界古典文明论坛高端学术讲座第三讲,即2023年曲阜师范大学“孔子大讲堂”第五讲如期开讲。
本次讲座由北京大学哲学系王中江教授主讲,题目为《心灵为身体立法:出土文献与早期儒家的身心主从模式》,曲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颜炳罡主持会议。我院师生及历史文化学院的上百名同学在现场聆听本次讲座。

讲座开始前,王中江教授简要介绍了中国出土文献的基本情况,围绕着出土文献讨论现代的身心关系,展开了本次讲座的主题。讲座环节中,王中江教授首先用三个例子阐述了身心二元论和主从关系表达的含义。战国之前,中国思想家们还没有明显的身心二元论的概念。战国时期“心术”概念的出现,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它是子学家们面向人自身、探讨人的内在精神的强烈冲动。随着子学家们对“心”概念的关注,心与身的二分、身心二元论和身心主从论迅速兴起,成了早期中国哲学突破的象征之一。出土文献新文本《性自命出》、《五行》和《心是谓中》的三个例子用“身心”或心同身体的不同部分等词汇的相对关系直接表达的身心主从论。
王中江教授还提出了身心主从论与心对身的规范性。早期儒家身心主从论是儒家伦理学意义上的身心主从关系,身体上的表现需要心灵的指引和规范。同时,《心是谓中》将心对身的规范引向政治世界,提出了一个以君为主、以民为从的主从论。对儒家来说,君民关系不是以力服人,而是以理服人,以感化和教化服人。儒家的政道差不多就是人伦之道,儒家的治理差不多就是示范引领。从这里出发,规范性就是君以自身的美德引领公众。
最后,王中江教授解释了身心关系模式的同构、异构与“心”的复杂性。就像人性不能作单一化约那样,人心也不能作单一化约。一个人有不同的心,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心。人类的心大体上都差不多,不要为人的后天的行为不同,往人的先天人性去中找根据。人们的不同,主要是后天造成的。王教授的讲座语言精湛、内容丰富、论述清晰、逻辑缜密,获得了现场听众潮水般的掌声。

颜炳罡教授对本次讲座作了总结发言。他以“三个特点”概括了王中江教授的精彩内容。一、以小见大,身心问题在哲学、文化领域是小问题但是王教授讲出了大道理。二、以古见今,王教授从文献入手,心是谓中,安抚了听者的心理,拉近与听者的距离,让本次讲座内容有可靠的依据。三、以理论到现实,知行合一,从身心主从模式延申到中国现代青年应当担负起传承优秀中华文化的责任。颜教授还鼓励年轻同学们继续学习,阅读文献,成为新一代的中国脊梁。
讲座结束后,王中江教授给同学们亲笔签名并合影留念。


孔子大讲堂
曲阜师范大学孔子大讲堂系列高端学术讲座,设立于2016年,是我校落实特色发展、文化立校战略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以“打造经典、引领高端”为活动主旨,先后邀请了陈来、郭齐勇等知名学者登坛传道,力争将其打造成为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名片。自本年度起,孔子大讲堂由社会科学处与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儒学研究基地联合策划,孔子文化研究院、历史文化学院、学校团委共同承办,每学期举办四场,邀请儒学、传统文化及中西文化比较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登坛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