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6日晚上7点,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之高端学术讲座,即2023年“孔子大讲堂”第四期在孔子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张西平先生应邀莅临大讲座,做了题为《儒家的现代意义:从启蒙运动思想家接受儒家谈起》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孔子文化研究院院长王钧林教授主持。来自孔子文化研究院、历史文化学院等曲师大各院系百余名师生现场聆听本次讲座。


张西平教授指出了儒学在当今世界的重要性地位,并从四个方面阐释其学术观点,由浅入深,层层推进。
张西平教授首先阐述儒学在欧洲的发展过程。他指出,中西方文化是差异性的,西方对中国的崇拜绝不亚于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对西方的“迷信”。张教授见识广博,博闻强记,通过“发现德国地区中国宫”、伏尔泰对中国的有关论述等证据,强有力地论证了启蒙运动时期中国对西方的深远影响。
其次,启蒙运动对中国儒家的看法体现中国儒学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张西平教授认为启蒙思想家接受中国文化的历史原因有两点。其一,古代中国经济较发达,其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更为完善。
第三,张教授论及重点,引领我们重新认识儒学的现代意义:西方用刀和火征服世界,但在中国,西方则必须和平以待。西方所存在的现代性与宗教性的冲突,在中国就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儒学对于中国、西方而言都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


最后,对于儒学的博大精深,张教授给出了极高的评价。例如:儒学对宗教的宽容态度,间接形成宗教宽容的特点。在张教授的带动下,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问题。就现代儒学在东亚世界的发展和地位这一问题上,张教授引经据典,认为我们应建立自身的话语体系。参与讲座的孔子文化研究院周海生副教授也向张西平教授请教相关宗教与哲学问题。最后张西平教授以慷慨激昂的发言结束了本次演讲,他向同学们呼吁:走进西方、发现古代、引领未来。王钧林教授作了总结发言。他对张西平教授的有关观点进行了总结凝练和升华,并指出:作为新生代历史学人的我们,应该肩负使命,迈向未来,与国际接轨,同时代共进步。


会后同学们踊跃同张教授交流合影,教授亲切热情的与同学们交谈合影。

曲阜师范大学孔子大讲堂系列高端学术讲座,设立于2016年,是我校落实特色发展、文化立校战略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以“打造经典、引领高端”为活动主旨,先后邀请了陈来、郭齐勇等知名学者登坛传道,力争将其打造成为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名片。自本年度起,孔子大讲堂由社会科学处与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儒学研究基地联合策划,孔子文化研究院、历史文化学院、学校团委共同承办,每学期举办多场,邀请儒学、传统文化及中西文化比较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登坛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