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大讲堂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品牌 -> 孔子大讲堂 -> 正文

方朝晖教授主讲“慎独再议:兼谈《中庸》宗旨的历史误会”

来源: 时间:2023-10-02 作者: 点击:

2023年9月26日上午,尼山世界古典文明论坛在曲阜师范大学孔子书院正式举行。曲阜师范大学“孔子大讲堂”高端学术讲座作为其中一环,于26日上午8点正式开讲。

今年“孔子大讲堂”第三讲由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方朝晖教授主讲,题为《慎独再议:兼谈<中庸>宗旨的历史误会》,孔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周海生主持会议。我院师生及来自全校各学院的上百名师生在现场聆听本次讲座。

讲座开始前,方朝晖教授先是问同学们对“慎独”的理解,随后向大家展开今天的讲座主题。讲座环节中,方朝晖教授首先介绍了历代学者对“慎独”的各种看法并做分析,《大学》中“慎其独”意为在独居时仍然保持其修养。此处的“独”与“闲居”有关,解释为“独居,独处”。《中庸》篇将“慎”解释为警戒,无人看见时,仍然坚持恐惧。帛书《五行》将“慎独”解释为一个人内心世界独有的东西,即心君,心的最高主宰,对自己的心的处理和把握。

方朝晖教授还引出了学人关于本章的疑问。明朝王栋、刘宗周把“慎独”中的“独”理解为人的主观意念,是个人独有的,人心中独一无二的东西。梁涛老师则对前人关于“独”释为“独居”的观点加以否定,他认为慎独是应当对自己的内心下功夫。

最后,方朝晖教授讲到了自己的观点。“独”本义是外部行为,战国安大简《仲尼曰》解释“慎独”意为即使别人看不见,也要像别人看得见那样严格要求自己。方朝晖教授认为,“慎独”是人所不知和己所独知,内心世界和外在独处的有机结合。“慎独”的核心是无人之时仍然对内心世界加以约束,有些人之所以敢放肆欲念,是自以为别人不知,外力对其不构成压力。并且方老师引用《尚书》《诗经》《论语》等资料进行佐证,证明自己的观点。方教授的讲座立意高远、内涵丰富、逻辑清晰、论述精辟、要言不烦,赢得了现场听众的阵阵掌声。

讲座结束后,现场听众积极互动,纷纷提出自己的问题。方朝晖教授就大家提出的问题给予一一解答,并给同学们亲笔签名,合影留念。

周海生副院长作了总结发言。他对方朝晖教授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并勉励现场师生学习方朝晖教授严谨治学、不断探索的精神,脚踏实地地学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播贡献力量。

曲阜师范大学孔子大讲堂系列高端学术讲座,设立于2016年,是我校落实特色发展、文化立校战略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使命,以“打造经典、引领高端”为活动主旨,先后邀请了陈来、郭齐勇等知名学者登坛传道,力争将其打造成为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名片。自本年度起,孔子大讲堂由社会科学处与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儒学研究基地联合策划,孔子文化研究院、历史文化学院、学校团委共同承办,每学期举办四场,邀请儒学、传统文化及中西文化比较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登坛讲学。

  • 官方公众号

  •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