洙泗讲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品牌 -> 洙泗讲坛 -> 正文

洙泗讲坛|李克明先生主讲“向传世经典学智慧”

来源: 时间:2025-04-04 作者: 点击:

2025年4月2日,洙泗讲坛2025年第4期在孔子书院B416举办,哈佛法律学博士、东吴大学兼职教授李克明先生做了题为“向传世经典学智慧——浅谈说话沟通的艺术”的讲座。孔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刘彬教授主持讲座,孔子文化研究院、洙泗书院院长王钧林教授担任评议人,我校邢学坤、刘兆轩、陈岳老师及研究生30多人参加讲座。

李克明先生以跨学科的视角,把传统经典文本与现代管理学理论相结合,通过中国古代名士轶事,阐发经典中所蕴含的沟通智慧。他先以“沟通何以不顺”这一问题导入讲座主题,说明面对不同的人要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强调沟通须先观察倾听,他讲道,《六韬》所主张的“因其明而听之,因其势而导之”,与现代沟通学“80%倾听+20%表达”的黄金法则不谋而合。接着,李先生援引《论语》《礼记》等经典,展现了古代文人交流沟通的分寸感。他认为,经典中的对话不仅体现了语言的艺术,更蕴含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为现代人际沟通提供了参照。随后,李先生结合自身哈佛大学法学博士与企业管理实践者的背景,介绍了如何将经典智慧融入现代职场,指出多维度视角与同理心运用可以提高交流的效率。他还将《鬼谷子》中的智慧与现代肢体语言研究结合,说明肢体微表情是沟通的通用密码。李先生还提到,要活用孟子的“责善之道”,劝谏需“顺性引导”,解围宜“以喻代驳”,提问遵循“先易后难”逻辑,回答则可效仿孔子的举反例、破谬误。

在与谈环节,王钧林教授指出,沟通是百姓日用之道,“道不远人”,人虽然每天都在交流,但很少有人会上升到语言艺术、沟通智慧的角度去思考,李先生从先秦到隋唐的经典文本出发,通过生动的案例,让人体会到经典智慧的绝妙好处。王院长联系佛教“转识成智”的思想,进一步强调领悟、活用经典中的智慧,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化。活动尾声,李先生向与会学者赠送了个人著述,为本次讲座画上圆满句号。

  • 官方公众号

  •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