洙泗讲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品牌 -> 洙泗讲坛 -> 正文

洙泗讲坛丨王承略教授主讲“中国古典学术研究的维度与中国古典学研究的对象”

来源: 时间:2025-06-03 作者: 点击:

5月22日上午,洙泗讲坛2025年第5期在孔子书院A208举办,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王承略先生做了题为“中国古典学术研究的维度与中国古典学研究的对象”的学术讲座。孔子文化研究院、洙泗书院院长王钧林教授担任与谈人,讲座由副院长宋立林教授主持,我院师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王承略教授指出,中国古典学是近年来新兴的学科门类,学界对其内涵、外延以及研究对象尚缺乏统一的认知,中国古典学不等同于中国古典学术,中国古典学术涉及诸多学科门类,举凡中国古代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皆属于中国古典学术研究的范围。当今中国古典学术研究呈现三维发展态势,在时间维度上,要向上追溯到虞舜三代,向近落到晚清与民国的大总结;在空间维度上,要向下涉及出土文献与民间文献,向外扩展至海外汉籍;在学理维度上,要向本土化、向AI、向交叉融合的方面深度挖掘。中国古典学应主要以研究六经、诸子原典为本体,上探三代甚至更远古的文明之源,下衍东汉以下历代研究六经、诸子的著作,对原典的溯源、识读、阐释、版刻、流传、外译等各方面的研究,构成了中国古典学的内涵与外延。

王承略教授认为,中国古典学应回归本土化路径,与西方古典学作出内容上的切割。他对山东学术界所主张的“诸子时代”说表示认可,认为这一论断是在全球古典学术视野下用以替代“轴心时代”的话语体系的一种努力。经由这一理路,中国古典学可以上升为更高的“全球诸子时代古典学”。他指出,中国古典学的时间断限应在先秦西汉,以春秋中期为界碑,可将西周立国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为礼乐文明时代,后一个阶段为诸子文化时代,西周礼乐文明的最大功绩莫过于创造了以“六经”为代表的重要文化原典,春秋中期以后,诸子登上历史舞台。只有六经、诸子才能被称为中国的文化原典,礼乐文明与诸子时代也可称为“原典时代”或“元典时代”,正可与“轴心时代”相呼应。

在与谈环节,王钧林教授指出,王承略教授为我们带来一场学术盛宴,此次讲座内容“致广大而尽精微”,视野广阔,结合中国的文化原典,围绕中国古典学术研究的维度与中国古典学研究的对象这一话题展开严谨的论述。王钧林教授强调,孔子、墨子、孙子等诸子皆与齐鲁大地密切相关,山东人在创造和保存古典文献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在山东治学,应当格外重视六经、诸子原典研究,自觉推进中国古典学研究。

本次讲座阐明了中国古典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范围,兼具理论深度与知识广度,为中国古典学的发展提出了方向性的构想,拓宽了我院师生的学术视野。

  • 官方公众号

  •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