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著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科研动态 -> 学术著作 -> 正文

书讯 | 张理易图学著作两种

来源: 时间:2023-07-30 作者: 点击:

书名:张理易图学著作两种

作者:刘彬 任浩

出版社:线装书局

出版日期:2023年2月

目录

校點說明

大易象數鈎深圖

卷上

卷中

卷下

易象圖說

黃鎮成序

自序

內篇卷上

內篇卷中

內篇卷下

外篇卷上

外篇卷中

外篇卷下

校点说明

《張理易圖學著作兩種》包括《大易象數鈎深圖》(三卷)和《易象圖說》(六卷),元張理撰。張理,字仲純,生卒年不詳,元代清江人。《宋元學案·草盧學案》:“舉茂才異等,歷任泰寧教諭、勉齋書院山長,終福建儒學副提舉。……梓材案,《閩書》載其嘗師從杜清碧,盡得其學。以其所得於《易》者,演為十有五圖,以發明天道自然之象。”

張理精於易學,輯錄諸多易圖,彙編為《大易象數鈎深圖》,又以其玩索之力,著為《易象圖說》。關於張理的著作,各書的記載不同。朱睦㮮在《授經圖》記載其著作為《周易圖》三卷,《易象數鈎深圖》六卷,《易象圖說》六卷。焦竑《經籍志書目》載其著作有《周易圖》三卷,《易象數鈎深圖》三卷,《易象圖說》六卷,與朱睦㮮《授經圖》所不同的是《易象數鈎深圖》為三卷。《宋元學案·草盧學案》載張理著《易象圖說》三卷,《大易象數鈎深圖》三卷。《道藏·洞真部·靈圖類》有《易象圖說》內外篇各三卷,署名張理,《大易象數鈎深圖》三卷,未題撰人,《周易圖》亦無作者姓名。《通志堂》和《文淵閣四庫全書》皆收錄有張理《大易象數鈎深圖》三卷,《易象圖說》內外篇各三卷,但皆無《周易圖》。

《易象圖說》是張理的著作歷來並無異議,但對於《大易象數鉤深圖》,四庫館臣認為,“朱彞尊《經義考》止載《易象圖説》六卷,而不載此書,蓋由未見其本,但據書目傳鈔,故輾轉岐誤。白雲霽《道藏目録》以《易數鈎隠圖》與理此書並屬之劉牧,亦由但據標題繕録,未及核作者之異同。今以徐氏刻本定著為三卷,併詳考舛異之故,以祛來者之疑焉。”劉師培《讀道藏記》考證是書實宋人《六經圖》之第一卷。任繼愈從劉師培,認為“今《大易象數鈎深圖》則系楊甲編撰,毛邦翰、葉仲卿、張理等增補者也。”朱伯崑則認為,“明《正統道藏·洞真部·靈圖類》收有《大易象數鈎深圖》三卷,未署名,與《宋元學案》所記張理著作同名。但此書中關於河圖、洛書的論述,取劉牧的河九洛十說,而《易象圖說》則取蔡元定的河十洛九說。如果《道藏》本《大易象數鈎深圖》為張理所作,其河洛說經歷了一個發展過程。”章偉文認為該書當不為張理所著,但有過對相關易圖進行增補。李利、蔡方鹿指出,“俞琰認為,宋代永嘉刻本《大易象數鈎深圖》即為《周易疑難圖解》,而今本《大易象數鉤深圖》多幅圖式採用‘以圖解卦’的鄭氏思路,且兩部《鈎深圖》皆無《繫辭解》,似乎兩者高度一致。然由於缺乏文獻確證,我們不能以俞琰之說為據,認定今本《大易象數鈎深圖》即完全等同于鄭東卿《周易疑難圖解》,只能認為《大易象數鈎深圖》的某些提法或者易圖學思想部分沿襲了鄭氏之說。”郭彧说:“今《四庫全書》本《大易象數鉤深圖》是在原楊甲編纂《六經圖》之《易經》圖的基礎上,大量加入鄭東卿《周易疑難圖解》之圖而成的。”《大易象數鈎深圖》確信是經過歷代增補而完成的,張理亦參與其中,是集大成之作。既然是編訂,那么書中“河九洛十說”與《易象圖說》“河十洛九說”的矛盾就不足为奇了。

《周易圖》今存於《道藏》,但不著錄姓名,其中有大量的易圖與《大易象數鈎深圖》相同,僅少部分小異。《大易象數鈎深圖》共有易圖143種,《周易圖》共有易圖112種。其中,《大易象數鈎深圖》有而《周易圖》沒有的圖共46種,《周易圖》有而《大易象數鈎深圖》沒有的圖共13種,即兩本書中皆有獨立存在的易圖。《大易象數鈎深圖》和《周易圖》中,图和名皆同的有37种,圖同而名小異的有57種(其中15種圖有稍微差異,其它42種只是名不同而已),名同而圖不同的有1種。另外,《大易象數鈎深圖》中有2種圖,其中每一種圖分別由《周易圖》中2種圖組合而成。由以上統計可以看出,《大易象數鈎深圖》中單獨存在的圖有46種,《周易圖》中單獨存在的圖有13種,而相同的圖(包含圖和名有小異的)有94種之多,其中有不少鄭氏易圖。另外,《大易象數鈎深圖》比《周易圖》多31種,應該是後來增補而成。林忠軍認為,“考其(《周易圖》)內容多集宋人易圖,並多引朱震、鄭東卿之言,當知作者為南宋之後人,又對比張理《易象數鈎深圖》一書,其內容大致相同,恐此書是張理《易象數鈎深圖》別本。”應是張理在原先編訂《周易圖》的基礎上又增加收集到的易圖重新編訂而成。

關於張理對易學的貢獻,任繼愈說:“是書(《大易象數鈎深圖》)輯歷代《易經》象數學之圖,以《太極貫一之圖》及周敦頤《太極圖》為首,以邵雍《皇極經世》圖、司馬光《潛虛擬玄圖》等殿後,集《易圖》之大成。每一圖或數圖之後附圖說一段,解釋圖意。末為《古今易學傳授圖》,上自孔子,下迄司馬光再傳弟子思純,可以考易學之源流師承。”朱伯崑認為,“張理的象數之學,並不限於河洛系統,他還吸收了周敦頤的太極圖,邵雍的先天圖和後天圖,企圖將這些圖式糅合在一起,提出一個以陰陽五行為間架的世界模式,用來解釋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變化過程及其法則,其象數之學同樣具有哲學的意義。”陳睿宏亦認為,“张理廣摭前代《易》說,融通陳摶、劉牧、邵雍、周敦頤、朱震、朱熹等名家主張,並自制創說,建構龐富的易學圖式,同時結合《易》數之運用,透顯出以圖式為主體,詮解易學觀點而傳遞豐富的易學思想。”林忠軍總結說:“首先,張理總結了兩宋的圖書之學,圖書之學自陳摶發端,幾經傳播,漫延整個兩宋,成為易學研究的一個分支。其次,融象數為一體,發展了象數易學。第三,將象學賦予豐富的易理,加速了象數易學與易理之學的融合。……總之,張理的易學在易學史上不可忽視,雖然其影響無法與程朱易相提並論,但就其易學所探討的問題看,無論深度還是廣度,皆達到了一定水準,不失為一大家。”由此可以看出張理在易學史上的地位,故點校張理的易圖學著作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本次校點,以清康熙年間《通志堂經解》本(簡稱“通志堂本”)為底本,以明代《正統道藏》本(簡稱“道藏本”)為校本,並參校《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為保留古籍中“易圖”的原貌,書中所涉及到的“易圖”均依底本原樣復製於此,並把截開的圖進行整合,成為一幅完整的圖。另外,把《大易象數鈎深圖》與《周易圖》(道藏本)進行比對,凡與《周易圖》不同的地方都進行出校。同時,在校點中,凡底本誤脫、殘字或漫漶不清者,均據參校本補,並出校。凡底本出現的異體字以及一般筆誤、形誤之字,則隨手改正,不再出校。

  • 官方公众号

  •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