洙泗讲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品牌 -> 洙泗讲坛 -> 正文

洙泗讲坛丨杨朝明先生主讲“李学勤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公开课第二讲

来源: 时间:2025-03-23 作者: 点击:

2025年3月21日,春和景明,风和日丽。在古老的洙泗书院里,古柏树下,“洙泗讲坛”2025年第2期暨“李学勤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公开课第二讲举行。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荣誉顾问、曲阜师范大学李学勤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朝明先生应邀作题为“李学勤先生‘为往圣继绝学’的学术成就”的学术讲座。孔子文化研究院、洙泗书院院长王钧林教授与清华大学历史系暨思想文化所教授、孔子文化研究院特聘教授廖名春先生担任评议人。孔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洙泗经学院院长、李学勤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宋立林教授主持讲座。孔子研究院魏衍华研究员、陈以凤研究员、陈霞副研究员、房伟副研究员,我院刘星教授、张韶宇副教授、李细成副教授、任子田副教授、徐婷博士、刘兆轩博士、闫现霞博士、陈岳博士、部分研究生,以及慕名前来听讲的社会各界人士共60多人在现场聆听了讲座。

杨朝明先生指出,在洙泗书院开展以李学勤先生命名的古代文明研究系列公开课,正是“为往圣继绝学”的一种方式。李学勤先生在获孔子文化奖时,其发言便曾以此为题,展现了李先生学术研究的文化使命与时代使命。杨先生总结中国学术史曾有过三次学术研究重点的变迁:从汉学到宋学再到清学,每一次学术发展都是在前人基础上的创新。因此,“文化学术的发展史里,优秀传统的传承十分重要,没有这种传承,就不会有新的文化的基础,但是每次做到传承,都在事实上是真正的创新,不去创新,实际也做不到真正的传承。”近代以来,“疑古”思潮曾产生巨大影响,在其冲击下,海内外学者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认知出现了颠覆性的转折,针对这一现象。李先生在学术研究中提出了“走出疑古时代”的观点,“走出疑古”不是“走向信古”,而是应以积极的态度重新审视古代文献与文明,挖掘其真实价值。

杨朝明先生在讲座中强调,要全面、深刻地认识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历程,只有将视野延伸到遥远的过去,才能更加清晰地展望未来。他认为,对中国古代文明进行研究,尤其是对儒学的思想高度与现实价值进行重新审视,是至关重要的。在近代“疑古思潮”的影响下,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竟然出现了“空夫子”现象,部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文明自信消失殆尽。从学术脉络发展来看,中华文化并非“轴心时代”的灵光一闪,而是前后相继的、连续的。如果我们只重视西方所提出的“轴心时代”,那么其与中华文明对接中的偏差,其影响将是流与源的颠倒、反题与正题的倒置和各期学术史的逐次错位。

杨朝明先生指出,李先生曾对《周易》《春秋》《论语》《周礼》等都有过相关问题的论述,相较于李先生总体著作,李先生专门的儒学研究虽然不多,但都切中要害。例如李先生论证“孔子论性与天道”问题,仅仅是一篇千余字的论文,却阐明了儒家关键问题。再如李学勤先生论证“孔子被称为 ‘集大成者’,是因为他在继承和发展古代文化传统方面贡献巨大,孔子不仅整理传承了六经,还对古代思想文化进行系统总结和创新,形成了涵盖伦理道德、政治治理、教育理念等多方面的独特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内容让学者们重新认识到孔子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孔子的思想渊源和学术传承提供了关键线索。

杨先生指出李学勤先生研究范围极广,包含考古、古文字、上古史等等,单独用哪一个学科形容都不合适,而用“中国古代文明研究”恰如其分。杨先生认为,在纪念李先生的文集中,有两本书名,一个是《一些的一切,一切的一些》,一个是《半部学术史,一位李先生》,这最能反映李先生的学术研究与学术地位。总体而言,李先生的研究推动了中国古典学研究的发展,打破了长期以来古代文明研究的困境,推动着当代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人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杨先生的讲座精彩纷呈,内容详实,见解深刻,现场听众在杨先生的感召下,顿时发思古之幽情,立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继承李学勤先生“为往圣继绝学”的学术传统。

在与谈环节中,廖名春教授指出,在李学勤先生的学术观点之中,有几处在今时今日尤其有深入探讨的意义。其一,李先生一般只称“中国古代文明”,而不称“中国古代文化”,用词极为精准,所谓“文明”,主要指先进的部分,而“文化”这一概念则相对宽泛,包含精华与糟粕。再者,李先生关于“疑古”的讨论也值得注意,顾颉刚、钱玄同的“疑古”与宋人的“疑古”有本质上的差异,顾颉刚等人的“疑古”是激进的,带有否定了历史文献的真实性的倾向,这是问题的要害,因此这“疑古”二字要打个引号,李先生所言走出“疑古时代”所指的是这样的“疑古”。

王钧林教授在总结陈述中对李学勤先生卓越的学术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他首先追溯了洙泗书院的历史,以及洙泗书院与自高赞非先生以来数辈曲师学者的关联,彰显了洙泗学人“为往圣继绝学”的传承意识,亦因应了本次讲座的主题。他期望能在此地孕育出新时代儒学研究的洙泗学派,这不仅是我院师生的使命,更是所有志于儒学者的共同担当。

洙泗书院是孔子讲道之地,书院村亦曾是李先生早年辛勤耕耘之地,“李学勤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公开课首次在洙泗书院开坛设讲,有着特殊的意义。

“李学勤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公开课前两讲的成功举办,大大提高了该系列讲座在学术界及公众之中的关注度与认可度。在新时代重启洙泗书院,赓续洙泗学脉,正是要让滋养中华数千年的文明长河,既能源源不断地承接来自古典文明源头的活水,又能在当下激荡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浪潮。未来,“李学勤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公开课将坚持文化品味、学术品味,坚持高端化、精品化的道路,继续为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与洙泗文化普及做出应有的贡献。

  • 官方公众号

  •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