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宝《南北朝选官制度与文运兴变》出版(附:杜泽逊序、后记)

发布时间:2023-03-31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作者简介

孙宝,山东淄博人。文学博士、博士后,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威斯康星大学亚洲语言文化系访问学者。长期从事汉魏晋南北朝儒学与文学、官制互动研究,兼及明清文献整理与研究。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项,以及完成教育部、省社科联、博士后面上项目等多项。在《文学遗产》《文学评论》《文史哲》《浙江大学学报》《浙江学刊》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出版专著《儒学嬗变与魏晋文风建构》(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版),获四川省2017年第十七届社科奖三等奖1次。点校整理《仪礼集说》《严可均集》《徐有贞集》等多部。

内容简介

南北朝选官制度承续汉晋旧制,又拓展新的制度功能,通过对世族政治、士格官习、文气风尚的渗透与耦合,形成了这一时期颇具特色的“选官文学”混合体,并对后世文坛格局演进、文尚批判与转换、文论范畴增扩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可以说,选官制度是透析南北朝文人、文运的关键性钥匙。

本书本书总结了南北朝选官制度与文学关联的内外缘由及表现,充分揭示南北朝选官制度的类型及文教动机、铨选程序与官场生态及士人心态的内在关联,并对南北朝铨选制度、官署运作、选官文化对文学的影响进行专题研究。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中两编试图厘清南北朝选官制度沿革的主体面貌,并探究其与文坛风气演变的制度性关联。其中上编集中梳理南朝尚书官(尚书令、仆射、吏部尚书)、中书官(中书舍人、侍郎)、门下官(侍中、黄门侍郎)、散骑官(散骑常侍、侍郎)、东宫文官、藩府文僚、国子官(国子祭酒、博士)、太常官的来源、选任及其文事活动。

中编分别梳理北魏学官建制、东西魏、北周、北齐文官(国子祭酒、中书博士、太常、中书官、三公、三孤)铨任与文运振起的关联。

下编主要从选官文化角度,探讨南北朝文学如何呈现并叙写选官思想、家难与国难的文官困境、朝隐心态、清议与婚姻、“擿句褒贬”与“图写情兴”等重要命题。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杨秀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