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钧林:《儒学发展的五大趋势与三大愿景》《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 王钧林:《儒家智慧:当今儒学转型的初步构想》,《齐鲁学刊》2019年第6期; 颜炳罡:《梁漱溟先生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走进孔子》2023年第6期; 颜炳罡:《人类文明的中国模式何以可能——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实质及其当代意义》,《文史哲》2021年第4期; 颜炳罡:《“乡村儒学”的由来与乡村文明重建》,《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 宋立林:《徐复观先生之董子研究刍议》,《衡水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中国哲学》2016年第7期; 宋立林:《徐复观<中庸>新诠表微》,《集美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 宋立林:《梁漱溟乡建理论与儒学基层治理的现代尝试》,《深圳大学学报》2020年第1期; 宋立林:《“心的文化”与“形而中学”——徐复观之“心”诠平议》,《中国文化》2023年春季号; 宋立林:《徐复观的孔子天命观诠释平议》,《诸子学刊》第27辑; 宋立林、孔维钊:《思想、生活与生命——论梁漱溟对孔子礼乐思想之诠释》《济宁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 刘星:《浅析康有为科学思想的现代价值》,《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年第2期; 刘星:《康有为今文经学与维新变法思想关系探析》,《湖南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 刘星:《康有为“大同之世”的理论建构及其现代价值》,《孔子研究》2020年第6期; 刘星:《康有为易学新解与儒学的现代转型》,《山东社会科学》2022年第6期; 刘星:《康有为《论语》新解与儒学的现代转向》,《学术界》2024年第3期; 孙忠厚:《孔子孝道观与现代家风建设》,《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理论学习)2023年第9期; 孙忠厚:《<论语>“子在齐闻<韶>”章的诠释史考察》《孔子研究》 2018年第3期; 孙忠厚:《梁漱溟对<论语>的“还原”性诠释》,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1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