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克煜、骆承烈:《孔子与阳虎》,《学术月刊》1981年第11期。 骆承烈:《颜回思想的积极因素》,《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第2期。 骆承烈:《论仲由之“忠”》,《齐鲁文化研究》2009年。 刘蔚华:《孔子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哲学研究》1984年第9期。 刘蔚华:《孔子思想演变的特点》,《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第3期。 李启谦:《子张研究》,《中州学刊》1986年第6期。 李启谦:《孔子居卫之谜——兼谈鲁、卫文化之异同》,《孔子研究》1989年第4期。 李启谦:《论孔子“和”的思想》,《烟台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 李启谦:《试析《论语》“子路从而后”章——“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新解》,《东岳论丛》1995年第5期。 李启谦:《关于“学而时习之”章的解释及其所反映的孔子精神》,《孔子研究》1996年第4期。 傅永聚:《孔子人才思想论析》,《齐鲁学刊》2003年第2期。 王钧林:《论“五常”的现代价值》,《孔子研究》,2011年第6期。 王钧林:《〈论语〉章句学诠释——以“君子不重则不威”章为例的讨论》,《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4期。 王钧林、张亚宁:《孔孟“大人”观之比较》,《东岳论丛》2016年第11期。 杨朝明:《新出竹书与《论语》成书问题再认识》,《中国哲学史》2003年第3期。 杨朝明:《〈论语〉成书及其文本特征》,《理论学刊》2009年第2期。 杨朝明:《〈论语·乡党〉末章的意蕴》,《燕山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杨朝明:《〈论语〉: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典》,《中国民族》2025年第3期。 廖名春:《从〈论语〉研究看古文献学的重要性》,《清华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廖名春:《〈论语〉与中国思想史研究》,《国学论衡》2009年第五辑。 廖名春:《〈论语〉“朝闻道,夕死可矣”章新释》,《清华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廖名春:《〈论语〉“君子有三畏”章新释》,《孔子研究》2011年第6期。 廖名春:《“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疏注及新解》,《人文杂志》2012年第6期。 廖名春:《〈论语〉“父子互隐”章新证》,《湖南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 廖名春:《〈论语·乡党〉篇“色斯举矣”新证》,《四川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廖名春:《〈论语〉“听讼”章与《大学》篇的误读》,《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第6期。 廖名春:《〈论语·宪问〉篇“欲寡其过而未能也”说辨证——兼论“君子道者三”章“我无能焉”的释读》,《孔子研究》2019年第3期。 廖名春:《〈论语·尧曰〉篇“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考》,《中华经典研究》2024年第2期。 廖名春:《〈论语·尧曰〉“允执其中”三句新探》,《南京大学学报》2025年第1期。 廖名春:《〈论语〉大禹记载考实》,《中国文化》2025年第1期。 颜炳罡:《依仁以成礼,还是设礼以显仁——从儒家的仁礼观看儒学发展的两种方式》,《文史哲》2002年第3期。 颜炳罡:《意义的确定与误导的可能——以马融、朱子等解〈论语〉“殷因于夏礼”章为例》,《齐鲁文化研究》2004年辑刊。 颜炳罡:《〈论语〉与人文修养》,《城市国学讲坛》2018年辑刊。 郭沂:《孔子的思维结构及其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齐鲁学刊》1986年第3期。 郭沂:《孔子的情感理论与情感教育思想》,《东岳论丛》1986年第3期。 郭沂:《〈论语〉源流再考察》,《孔子研究》1990年第4期。 郭沂:《生命的价值及其实现——孔、庄哲学贯通处》,《中国哲学史》1995年第2期。 郭沂:《再论原始〈论语〉及其在西汉以前的流》,《中国哲学史》1996年第4期。 郭沂:《孔子学易考论》,《孔子研究》1997年第2期。 黄怀信:《从内容与结构看〈论语〉成书》,《中国典籍与文化》2006年第4期。 黄怀信:《〈论语〉中的“仁”与孔子仁学的内涵》,《齐鲁学刊》2007年第1期。 黄怀信:《今本〈论语〉传本由来考》,《文献》2007年第2期。 黄怀信:《〈论语〉引〈诗〉解四则》,《诗经研究丛刊》2007年第2期。 周静、黄怀信:《子贡未“货殖”考》,《史学史研究》2013年第1期。 周宝银、黄怀信:《从“一以贯之”到“天下有道”》,《甘肃社会科学》2016年第6期。 陈霞、黄怀信:《〈中庸〉“南方之强”诠说——兼谈孔子的夷夏观》,《甘肃社会科学》2019年第5期。 黄怀信:《孔子与周文化》,《走进孔子》2022年第2期。 高尚榘:《〈论语〉疑难词句歧解辨正》,《东北亚外语研究》2019年第7期。 陈东:《关于定州汉墓竹简〈论语〉的几个问题》,《孔子研究》2003年第2期。 宋立林:《<论语汇校集释>书评》,香港《东方文化》第43卷,2011年8月。 宋立林:《孔门弟子后学与<论语>编纂新探》,《孔庙国子监论丛201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 宋立林:《由新出简帛看<论语>成书问题》,《退溪学与儒教文化》,韩国庆北大学2014年。 宋立林:《优入圣域:颜子对孔学的生命诠释》,《中国文化》第48期(2018年秋季号)。 成积春、宋立林:《<论语>与中华人文精神》,《论语学研究》第1辑,青岛出版社2018年。 宋立林:《孔子与中华文明特性的文化基因》,《文化与传播》2024年第1期。 宋立林、孔维钊:《射雌矢亡,终以誉命——<论语>“色斯举矣”章再诠》,《燕山大学学报》2024年第2期。 苗润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儒家的“中庸”与“不”》,《齐鲁学刊》2007年第1期。 苗润田:《“放于利而行多怨”——儒家义利学说再探讨》,《哲学研究》2007年第4期。 唐明贵:《略论康有为的〈论语〉学》,《山东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唐明贵:《皇侃〈论语义疏〉探微》,《齐鲁学刊》2004年第3期。 唐明贵:《何晏〈论语集解〉探微》,《聊城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唐明贵:《中国学者近半个世纪以来的〈论语〉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年第2期。 唐明贵:《郑玄〈论语注〉探微》,《中华文化论坛》2005年第2期。 唐明贵:《论韩愈、李翱之〈论语笔解〉》,《孔子研究》2005年第6期。 唐明贵:《从〈松阳讲义〉看陆陇其的〈论语〉学特点》《社会学科战线》,2008年第4期。 唐明贵:《张栻〈论语解〉的理学特色》,《哲学动态》2010年第8期。 唐明贵:《苏辙〈论语拾遗〉的诠释特色》,《中国哲学史》2013年第1期。 唐明贵:《黄震〈论语〉诠释的“浙学”特色》,《浙江社会科学》2015年第7期。 唐明贵:《范祖禹〈论语说〉的诠释特色》,《湖南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 唐明贵:《吕留良〈论语讲义〉的经世致用特色》,《孔子研究》2020年第6期。 唐明贵:《王阳明〈论语〉诠释的“浙学”特色》,《中华经典研究》2022年第2期。 唐明贵:《李瀷〈论语疾书〉对朱子学的继承与开拓,《国际儒学论丛》2022年第2期。 唐明贵:《试论张居正〈论语直解〉中的为政之道》,《朱子学研究》2023年第1期。 唐明贵:《丁若镛〈论语古今注〉的诠释特色》,《中华经典研究》2023年第1期。 唐明贵:《顾宪成的〈论语〉诠释与晚明经学的自我更新和转向》《社会科学战线》,2023年第8期。 唐明贵:《试论张居正〈论语直解〉中的为政之道》(合著),《朱子学研究》2023年第1期。 唐明贵:《<论语>中的生态文明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第6期。 唐明贵:《蕅益对<论语>的佛学解读》,《世界宗教文化》2015年第1期。 唐明贵:《苏轼<论语说>的诠释特色》,《东岳论丛》2015年第3期。 唐明贵:《游酢<论语杂解>的理学特色》,《孔子研究》2015年第3期。 唐明贵:《杨时<论语解>探微》,《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6年第5期。 唐明贵:《戴溪<石鼓论语答问>的诠释特色》,《浙江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 唐明贵:《谢良佐<论语杂解>的诠释特色》,《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第6期。 唐明贵:《论焦竑〈论语〉诠释的特色》,《齐鲁学刊》2023年第3期。 唐明贵:《<论语>诠释与朱子理学体系的建构》,《社会科学家》2017年第9期。 唐明贵:《试论罗汝芳对〈论语〉的易学解读》,《周易研究》2019年第4期。 唐明贵:《朱熹<论语集注>研探》,《中华文化论坛》2006年第3期。 唐明贵:《试论隋唐时期<论语>学衰落的原因》,《学术探索》2009年第1期。 唐明贵:《高拱〈论语〉诠释的特色》,《社会科学家》2020年第1期。 唐明贵:《鹿善继〈论语说约〉的诠释特色》,《齐鲁学刊》2021年第2期。 唐明贵:《统合理学与心学的〈论语学案〉》,《中原文化研究》2019年第2期。 唐明贵:《李贽〈论语评〉的诠释特色》,《贵阳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 修建军:《评孔孟之仕文化观》,《齐鲁学刊》1999年第3期。 修建军:《论“和”为儒学之精义》,《齐鲁学刊》2005年第3期。 林桂榛:《苏格拉底对“子告父”表示赞赏吗?》,《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林桂榛:《“父子相隐”与告亲的正义性问题》,《武汉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林桂榛:《关于“亲亲相隐”问题的若干辨正》,《哲学动态》2008年第4期。 林桂榛:《何谓“隐”与“直”?——〈论语〉“父子相为隐”章考》,《孔子研究》2009年第3期。 王曰美:《仁爱思想与孔子的主体意识》,《道德与文明》2009年第5期。 王曰美:《孔子外交思想探析》,《东北师大学报》2009年第1期。 王曰美:《10至14世纪儒学在朝鲜半岛的传播与本土化》,《湖南大学学报》2024年第5期。 王曰美、章治:《儒学在朝鲜王朝的传播与本土化》,《东岳论丛》2023年第6期。 王曰美:《韩国对儒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探析》《孔子研究》2022年第3期。 王曰美:《儒学在韩国的传播与本土化》,《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2月8日。 王曰美:《儒学在朝鲜半岛三国时期的传播与本土化》,《国际汉学》2020年第3期。 王曰美:《韩国尊崇儒学探析》,《海南大学学报》2019年第2期。 王曰美:《韩国重孝思想及其当代启示》,《孔子研究》2015年第6期。 王曰美:《“道法自然”的生命智慧》,《光明日报》2014年7月1日。 王曰美:《殷周之际德治思想构建的主体性探析》,《道德与文明》2014年第1期。 王曰美:《孔子与人的主体性建构理论》,《光明日报》2011年12月29日。 王曰美:《仁政思想与孟子的主体意识》,《光明日报》2010年7月27日。 宋立林:《〈论语·述而〉“五十以学易”章考论》,《现代语文》2009年第10期。 周海生:《子张里籍与生平考析》,《管子学刊》2019年第4期。 刘伟:《马一浮<论语>诠释特色及其理论意蕴探微》,《山东社会科学》(CSSCI期刊)2022年第12期。 刘伟:《<论语·尧曰>结构与意蕴探微》,《山东社会科学》2021年第2期。 刘伟:《身份认同:〈论语〉中的祭祀认知问题》,《孔子研究》2019年第2期。 刘伟:《〈论语〉中的“祭祀”意蕴探微》,《世界宗教文化》2018年第5期。 刘伟:《孔门弟子与先期时期〈论语〉编纂探微》,《云梦学刊》2018年第6期。 刘伟:《〈学而〉篇意蕴探微》,《孔子研究》2017年第6期。 李细成:《儒家相关六种人性论的内在联系——以〈论语〉中孔子对人性的论述为问题意识》,《文史哲》2018年第6期。 李细成:《“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四种歧解辨正》,《孔子学刊》第十辑。 郑治文:《孔子之“道”与儒学重构——从朱熹、牟宗三的道统论说开去》,《湖南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 张士杰:《〈论语〉诠释与本土契合性:儒学在近世日本的可普遍化路向与逻辑》,《文史折》2023年第3期 张士杰:《儒学日本化的政治伦理向度探微——以荻生徂徕之论“学”为例》,《孔子研究》2023年第5期。 张士杰:《儒学日本化的政治伦理向度探微——以荻生徂徕之论“学”为例》,《孔子研究》2023年第5期。 张士杰:《儒学日本化的人伦向度与本土契合性——以伊藤仁斋“道、理之辨”为例》,《国际入学(中英文)》2023年第4期。 张士杰:《辨朱与求原的逻辑——中井履轩《论语》诠释路径及其与朱学之关系》,《齐鲁学刊》2021年3期。 王苏、傅永聚:《“礼”的道德意蕴》,《道德与文明》,2012年第1期。 王汉苗、傅永聚:《“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辨析》《齐鲁学刊》,2012年第1期。 郑治文、傅永聚:《孟子对孔子仁学意义的开显及其伦理意蕴》,《东岳论丛》2016年第12期。 郑治文、傅永聚:《孔子言说的“道”》,《光明日报》2014年8月26日第16版。 郑治文、傅永聚:《孔子思想的“五大智慧”》,《光明日报》2015年6月8日第16版。 王嘉政、郑治文:《“得见君子斯可矣”——孔子的理想人格学说及其伦理精神》,《中华儒学》2024年第四卷第1期。 孙忠厚:《忠恕与行孝:曾子“仁以为己任”发微》,《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21年第4期。 孙忠厚:《行君子之道——从〈论语〉“君子道”章解读孔门君子观》,《海岱学刊》2021年第2期。 陈岳:《简论〈论语〉中的“一以贯之”》,《新西部》2016年第12期。 刘星:《康有为今文经学的“通经致用”思想》,《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年第2期。 刘星:《东传科学视域下康有为今文经学的重估与反思》,《湖南社会科学》2016年第5期。 刘星:《浅析康有为科学思想的现代价值》,《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年第2期。 刘星:《康有为今文经学与维新变法思想关系探析》,《湖南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 刘星:《论儒学思想核心价值与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的契合》,《山东社会科学》2020年第9期。 刘星:《康有为“大同之世”的理论建构及其现代价值》,《孔子研究》2020年第6期。 刘星:《康有为易学新解与儒学的现代转型》,《山东社会科学》2022年第6期。 刘星:《康有为《论语》新解与儒学的现代转向》,《学术界》2024年第3期。 闫春新:《〈论语〉注的诠释路向在汉晋间的拓展与理想提升》,《哲学动态》2012年第12期。 闫春新、徐向群:《魏晋玄学“论语学”及其三玄玄理》,《哲学动态》2010年第8期。 闫春新:《两晋〈论语〉注的总结——论江熙〈论语集解〉》,《孔子研究》2010年第4期。 闫春新:《<论语集解>何晏注初探》,《齐鲁学刊》2010年第2期。 闫春新:《从<论语>看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再探》,《孔孟学刊》2005年第12期。 闫春新:《李充<论语>注简论》,《齐鲁学刊》2003年第4期。 闫春新、田华:《东晋<论语>注考释》,《济宁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闫齐麟:《科举<论语>学的流变及其在清朝科考中的应用》,《论语学研究》2025年总第4辑。 周远斌:《〈论语·先进篇〉“侍坐”章校释辨正》,《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周远斌:《〈论语〉“绘事后素”章释义考辨》,《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周远斌:《〈论语·雍也篇〉“虽欲勿(物)用”本字考》,《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0 年第1期。 周远斌:《〈论语〉注释考异三则》,《齐鲁文化研究》2009年辑刊。 周远斌:《谈〈金瓶梅〉中的说唱艺术成分》,《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周远斌:《〈论语·乡党篇〉“色斯举矣”章校释考异》,《齐鲁文化研究》2008年辑刊。 周远斌:《〈论语〉释名辨正及〈学而篇〉校释考异》,《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1 期。 周远斌:《〈论语·八佾〉“哀公问社(主)”本字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年 第1期。 周远斌:《〈论语〉“慎终追远”章章义考》,《延边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周远斌:《〈鲁论〉、〈齐论〉比〈古论〉出现得早——与唐明贵先生商榷》,《阴山学刊》 2007第1期。 周远斌:《〈论语〉“吾未尝无诲”句考辨》,《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周远斌:《“述而不作”本义考》,《理论学刊》2006年第1期。 周远斌:《吐鲁番唐写孔氏本《论语》“道行,乘垺于海”句浅证》,《岱宗学刊》2006年 第1期。 周远斌:《越南〈论语〉学概说》,《东北亚外语研究》2019年第3期。 周远斌:《汉代熹平石经〈论语〉的版本价值》,《现代语文》2025年第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