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彬教授著《帛书<衷>篇新校新释》出版

发布时间:2020-05-08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刘彬教授著《帛书<衷>篇新校新释》,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十二章,36万字。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编号13FZW054)结题成果。著名易学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山东大学终身教授、中国周易学会会长、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大钧先生为本书作序,泰山学者、著名易学专家、中国周易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林忠军教授作序。

帛书《衷》篇是马王堆帛书《易传》六篇之一,记载大量已经佚失的孔子论《易》言论,是重要的早期易学文献,研究难度较大。出土四十多年来,学者发表十一种释文,出版或发表校释论著四十余种,取得丰硕而重要成果,但仍存在对释文异文没有全面校勘、对疑难词语没有全面深入训释等问题,对学界有效使用帛书《衷》篇开展古代易学研究造成阻碍。基于此,《帛书<衷>篇新校新释》采用裘锡圭《集成》版最新释文,在全面吸收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细致的校勘和训释,考辨其象数,掘发其易理,力图为学界提供一个新的、完整的《衷》篇校释本。此外,本书对《衷》篇的篇名、字数、章次、成书、作者等,也展开详尽考察。

本书是目前《衷》篇专题研究的集成性专著,材料丰富,考证详实,创见迭出。如该书认为《衷》篇名“衷”当读为“中”,《衷》篇实即《中》篇,乃言易学“中道”思想,并由此推测《衷》篇作者极可能为子思。刘大钧先生认为:“这是非常有价值的观点。我在拙作《周易概论》中,曾考论今本《易传》为思孟学派所整理润色。如果《衷》篇之作者为子思能成立的话,那么也就为我们研究早期易学的发展演变又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线索。这也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帛书《衷》篇以及整个帛书《易传》和今本《易传》之间的关系问题。尤有进者,郭店楚简《五行》《六德》《性自命出》等篇已被普遍认为是子思学派的作品,那么,帛书《衷》篇和郭店楚简诸篇之间有没有意义关联?我们又如何认识《衷》篇在子思学派中的意义和价值?如果进一步在这些问题上展开探索,我想可能会对早期易学与儒学产生更多新的认识。”林忠军教授认为,本书“指出《衷》分为十二章,包括佚失孔子易说和‘抄自于今本《说卦》和《系辞》的祖本’两大类。作者还探讨了《衷》篇象数思想,提出其‘得中’说与篇名相关。这些见解很有价值。应该说,极大促进了帛书《易传》的研究。”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杨秀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