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4年生,历史学博士,曲阜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文史研究馆员,曲阜师范大学原校长,首任孔子研究院院长,2012年兼任孔子研究所所长,2014年任孔子文化研究院院长。兼任国际《尚书》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华文化促进会颜子文化委员会名誉会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学科规划会议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3&ZD108;2021再获滚动资助)首席专家,中共中央党校“领导干部学国学全国行”顾问专家,山东省“孔子与文化强省战略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首席专家,山东大学“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专家,山东省“1978—2018改革开放四十年社会科学名家”。
迄今发表论文170余篇,出版专著19部;首位获全国优秀社科普及作品奖1项,部、省级科研、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11项。
电子邮件:yyjjff569@126.com
办公地点:孔子书院B304
傅永聚教授的研究方向为:唐代历史、儒学、伦理学、中华母教文化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一、科研项目
主持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历代孔府档案文献集成与研究及全文数据库建设》(13&ZD108,经费80万元)。该项目不仅是全校60年来首次突破,也是当时全省省属院校第一次中标。该项目曾被称为“三项代表山东省学术研究水平的儒学和传统文化研究精品力作”之一,“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关于儒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精品力作,反映了山东省关于儒学和传统文化研究的深厚功力,也是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的具体实践。”省委宣传部专门将其列为省重大文化工程项目,资助50万元。目前冷光扫描已经完成,《明代卷》已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即《二十世纪中国的儒学研究》(02EZS003) 和《中华伦理智慧与当代心态伦理研究》(07BZX048),鉴定成绩均为优秀。尤其《二十世纪中国的儒学研究》,不仅以高质量提前结项,免于鉴定,而且被全国社会科学规划办列为“十五”期间全国24个优秀项目之一(相当于后来的《文库》) ,向全国推荐。还以前三位身份参与完成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主持完成中央文史馆重点委托项目1项《中国德治思想传承与当代社会治理》(2017-2018)。
主持完成教育部、山东省重点、委托、专项及一般项目7项,以前两位身份参与完成3项。
主持《儒家政治理论及其现代价值》(日本友人资助,深见东洲儒学研究基金项目,2002)。
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尚书》学文献集成与研究(12&ZD155)”之第一个子课题《丛书》《类书》中尚书学集成。
二、学术著作(代表作)
1.《唐代民族与文化新论》,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年;
2.《二十世纪儒学研究大系》,中华书局,2002年;
3.《中华伦理范畴》(第一函10卷、第二函9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2012年;
4.《春秋繁露新注》(合著),商务印书馆,2010年;
5.《孔子赞歌》,北京外文出版社,2010年;
6.《生活中的儒家伦理》,山东文艺出版社,2011年;
7.《儒家政治理论及其现代价值研究》,中华书局,2012年;
8.《四书五经简明读本》,线装书局,2016年;
9.《<大学><中庸>校释译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18年;
10.《书经》点校本(第12、13、15等册),凤凰出版社,2020年。
三、期刊论文(代表作)
1.《试析〈孟子〉中的“民”》,《中国古代史论丛》1982年第3辑,1/1;
2.《〈唐方镇年表〉订误(一)》,《齐鲁学刊》1987年第5期,1/1,该文另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1988年第3期全文转载;
3.《论唐代胡汉民族间的混融互补》,《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3期,1/1;
4.《唐代李姓的构成及其社会意义》,《上饶师专学报》1992年第4期,2/2,该文另被《新华文摘》1992年第10期转载;
5.《唐代的涉外婚姻》,《人文杂志》1994年第3期,1/1;
6.《中国古代民族构成变动发展诸阶段》,《历史教学》1995年第5期,1/1;
7.《先秦儒家忧患意识探源——兼论忧患意识与民族精神之关系》,《孔子研究》(CSSCI)2007年第5期,1/2;
8.《东汉弘农杨氏〈尚书学〉发微》,《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1/1;
9.《谁是轴心时代文化突破的主体?》,《光明日报》2014年12月23日第16版,1/1;
10.《中国体育实践中儒家身体观的谱系》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CSSCI)2016年第8期,1/2。
四、会议论文(部分)
1.《唐末农民战争中叛降将领考论》,1987年山东省农民战争史讨论会会议论文;
2.《孔子德政观的社会意义和历史影响》,2000年5月日本磐城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
3.《孔子仁学的文化精神论纲》,2002年9月东亚文化论坛会议论文;
4.《儒学与中华民族精神》,2003年11月山东孔子学会第三届理事会暨“儒学与中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
5.《二十世纪中国的儒学研究》,2005年8月全国第一届哲学大会会议论文;
6.《二十世纪中国儒学发展的历程》,2008年1月美国马里兰大学、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儒家文化的当代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
7.《孔子儒家消费思想研究》,2011年1月美国普渡大学孔子学院演讲;
8.《董仲舒与儒家政治理论建构》,2011年9月第四届世界儒学大会会议论文;
9.《儒家思想与农民战争关系新探》,2011年11月莒南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
10.《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理想与奥林匹克理想的和谐诉求》,2012年7月英国伦敦道格拉斯奥运会体育科学大会专题报告。
五、普及读物
主编《中国传统文化精要》(西安出版社,2000年出版),该书作为改革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改革的教材,使上万名学生受到了熏陶。
省教育厅《中国古代史》(主编之一)在高校使用多年。
《中华传统蒙学》(五种)2006年由蓝天出版社出版,被北京大学人才研究中心推荐为少儿优秀读物。
在文学领域,创作了208行的长诗《孔子赞歌》(外文出版社,中、英、日、朝鲜四种语言,2011年5月),被美国学者誉为 “一首适合向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介绍孔子及其成就的佳作”,填补了汉族英雄史诗的空白,也填补了中华民族孔子赞美诗领域的空白。该书出版后,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孔子第79代嫡孙、现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垂长先生亲自为之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