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洙泗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我院学者参加山东大学经学会议

来源: 时间:2025-03-18 作者: 点击:

2025年3月15日,由山东大学文学院、山东大学中国经学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主办的“中国经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2025中国经学论坛”学术会议在济南珍珠泉宾馆成功举行。来自全国的经学专家学者参会,共同探讨中国经学领域的诸多问题,为相关研究带来新的启发与思考。我院王钧林院长、刘彬副院长、孙宝教授、张帅副教授等学者参会并发言。

王钧林院长以《儒家经典诠释学何以可能》为题,作大会主题报告,指出儒家经典在两千多年中各有各的诠释实践及路径、方式,当下亟需对其反思,在更高层次上构建儒家经典诠释学方法。王院长以《易传》诠释为例,创新性提出经典的“五言”诠释法式,即说文解字的本言诠释、揭示经典文本本有意义的寓言诠释、揭示经典文本题外应有之义的微言诠释、参与意义生成与创造的参言诠释、以及代圣人立言的立言诠释。

刘彬副院长以《论经学易的发生原理》为题发表报告,指出经学易的发生直接来自于《周易》,《周易》和经学易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易学形态,二者的关系属于从旧到新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因此,经学易的发生绝然不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而是易学史上意义重大的文化学术事件。刘彬教授认为经学易发生的逻辑理路为:首先赋予《周易》文本抽象的“三才之道”,从而将筮占易的《周易》文本转化为思想义理的《易经》;然后创立假借误读法、象数分析法和义理联想法三种转化方法;最后运用三种方法,从《易经》文本申发形成自然天道、处境事理和修身人道。

孙宝教授以《私学“通隐”化与晋宋文运转型》为题发言,认为名儒乡学、名僧寺学、名族家学作为私学的主体,全面推动了东晋后期至刘宋一代地方教化、国家学术的演进,影响了文运的发展走向。

张帅副教授以《从欧阳修“治出于二”看中国古代礼治思想变》为题发言,认为汉代的礼治思想是致治与兴化并重,一定程度上与三代的“治出于一”是一脉相承的;魏晋至隋唐,这一阶段历代礼治思想重视礼作为外在工具对社会治理的作用,而忽视对人的教化,这一阶段的礼治思想可以说确是“治出于二”;针对欧阳修之论,元人从情理角度、明人从身心角度、清人从考据角度给出了解决之道。

在两天的学术报告过程中,百余名学者对不同选题作了探讨,学者们积极参与讨论,各抒己见。此次会议深化推动了经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尤其是在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资助下成立的中国经学研究中心,将大大力推动经学领域的研究,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据悉,山东大学中国经学研究中心有四家合作共建单位,分别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学专业、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和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

  • 官方公众号

  • 视频号